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治 > 哲学理论

残疾低保家庭儿童帮扶个案 社工案例计划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日期:2024-6-26 18:37:41 人气: 标签:认知 行为取向理论
导读:服务对象父亲为肢体残疾,无法承担高强度的劳动,通过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母亲为残疾,无劳动能力,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父亲的工作收入以及…

  服务对象父亲为肢体残疾,无法承担高强度的劳动,通过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母亲为残疾,无劳动能力,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父亲的工作收入以及村中的残疾人补助、低保补助。

  服务对象与父母居住在一个房间,房间内杂乱,桌子和地板以及学习空间堆放有大量杂物,地板上有未经清理的污渍,服务对象手臂等在外的部位有未洗干净的痕迹,衣服上也有污渍,个人卫生健康状况未引起服务对象个人和家庭的重视。

  在经过前期的调研问卷以及通过调查走访服务对象家人、村委会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进行了精准评估。

  服务对象没有养成洗脸、洗手、刷牙等个人基础卫生健康习惯,据观察和了解,服务对象家庭中缺乏牙刷、牙膏、洗发水等健康卫生用具,家庭中父母等也没有向其进行洗脸、刷牙等个人健康卫生行为的引导;

  服务对象自身对于自己的个人卫生缺乏重视意识,服务对象长期生活在一个杂乱的家庭中,认为家庭对自身尚未产生不良的影响,认为现在的家庭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此改变的意愿较弱。

  服务对象和父母居住的房间中,地板及桌子上堆放着大量的生活物品,挤占了大量的生活空间,服务对象的学习书桌也放有杂物,墙壁及房间地板上有未经打扫清洁的污渍,床铺中被褥中也有污渍痕迹,整体比较杂乱,这也是服务对象未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原因之一。

  服务对象父亲工作较忙,没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家庭,母亲残疾,姥姥年龄较大,在照顾服务对象生活方面无力,与服务对象沟通也较少,服务对象洗漱等都是自己自理,家人提供的支持较少,照顾更多的在其基础的饮食和穿衣方面,缺乏对于服务对象心理健康及成长发展的关注,存在着忽视的现象;

  服务对象家庭享受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服务对象很少参加社区开展的活动,与社区中其他儿童等交流较少,遇到问题也不会向社区工作人员等寻求帮助。

  协助服务对象家人为其清扫房间,对房间内杂物进行整理,对家庭进行美化,为服务对象整理出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家庭改善带来的自身变化。

  向服务对象分享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帮助其学习科学刷牙、洗手等方法;与服务对象针对个人卫生与卫生制定计划,激励服务对象按照计划完成。

  通过鼓励服务对象使用正向的话语表达需求,体验不同方式表达给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邀请服务对象与家人参加社区活动,提供亲子沟通的平台。

  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之间的互动。

  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其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归因和认知治疗原则三个方面。

  达到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所谓归因是指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

  所谓认知治疗原则,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的假定,包括过度概括、选择性认知或归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认错或预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为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社工多次前往服务对象家中,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社工携带积木玩具,与服务对象一起进行拼装,拉近与服务对象距离。

  在刚开始的接触中,社工发现姐姐小花性格比较开朗,对社工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社工详细了解服务对象在家庭及学校中的相关表现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就观察到的家庭与个人卫生习惯也向服务对象详细了解了其内心的看法,服务对象也和社工表达其认为家庭卫生等对于自身的生活尚未产生大的影响,认为家中卫生不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缺乏改变的动力;

  但同时服务对象在洗澡等方面与母亲陈述不符,说明服务对象知道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没有践行,潜意识向社工隐藏,说明其卫生行为令其产生了羞耻感,不利于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社工引导服务对象明确内心对于其真正的看法,激发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为后续的介入奠定基础。

  在详细了解服务对象刷牙、洗脸、洗手等个人卫生行为的频次之后,社工向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明确个人卫生习惯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增进其重视力度。

  社工观察了解到服务对象缺乏牙膏牙刷等个人卫生物品,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前往商店进行购置,并向服务对象进行科学刷牙、洗手的知识科普。

  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励服务对象在之后每天做到洗脸、刷牙、洗手等个人卫生事项,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社工根据小花的个人情况一起制定卫生习惯养成计划,列出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卫生习惯,例如洗脸、刷牙、洗手,约定服务对象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个人卫生事项,则可以满足其小心愿,准备其喜欢的物品作为励。

  社工定期跟进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卫生计划践行情况,并鼓励其继续,通过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小的行为改变,逐步增进服务对象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小花和社工一起进行地板上杂物的整理,小理拿来笤帚清扫地板上垃圾,母亲也参与其中,帮助服务对象将地板清洗干净,经过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努力,房间中变的整洁。

  接下来,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针对家庭卫生制定值日分工表,对整理床铺、扫地、拖地等进行分工安排,推动服务对象参与到家庭的清洁,同样完成家庭卫生值日可以获得相应的励。

  社工定期跟进了解服务对象值日分工践行情况,了解到服务对象学业任务比较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家庭卫生值日,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对值日计划任务进行调整,并邀请服务对象的家人如父亲等参与到值日之中,共同为家庭卫生的改善做出努力。

  社工邀请小花及家人参加社区重阳节活动,通过活动参加让服务对象认识到其他参加活动的儿童,增进与其他儿童的沟通联系,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学会正向的表达需求。

  活动最后,社工也引导服务对象分享其想将制作的礼物赠送给家中哪位,鼓励其向姥姥表达节日的祝福,增进服务对象与家人的感情,引导家人在生活照顾等方面更多的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

  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进行利用实验包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小花和弟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小花思考弟弟听到其用争吵和方式表达需求的感受,推动小花和家人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善。

  社工与服务对象父亲进行沟通,引导其在家庭卫生值日方面为其提供支持帮助,承担一些强度比较大的清洁劳动,在一起参与家庭卫生清洁的过程中增进服务对象与父亲的沟通交流。

  社工入户探访与服务对象及其父母了解其近况,服务对象在为期21天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计划达成之后能够继续每天洗脸、刷牙等个人卫生事项,脸部和手部都比较干净,父母也对服务对象的改变给与肯定,在家庭卫生以及生活照顾方面更多的给与服务对象支持与照顾。

  社工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进行协商结案并且进行评估,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无需社工的督促能够自主的在生活中继续践行养成的个人卫生习惯,社工也与服务对象约定后续会定期回访,如果有社区活动或者小组活动会邀请服务对象参加。

  服务对象能够按照与社工制定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计划认真践行,每周完成不少于五次的洗脸、刷牙、洗手等个人卫生事项;个人卫生意识增强,能够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卫生状况,定期更换衣物、鞋子。

  服务对象与家人对房间地板杂物进行了清理归纳,用地板清洁剂对地板进行了清洁,房间的卫生得到改善;服务对象父亲表示会在周末同服务对象一起进间的打扫,家庭对于卫生重视程度显著增强。

  服务对象在社工的引导下与家人的沟通中能够尝试以正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回应家人的话语,愿意向家人分享自己学校中的相关事项,家人如父母、姥姥等也在生活和心理方面给与服务对象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个案服务结束后,社工通过向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发放个案评估表,与服务对象对服务的过程进行回顾,回顾过程中服务对象对自身的改变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在个案结束后也有较强的意愿继续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服务对象父母在个人卫生、家庭卫生方面给与其更多的支持,服务对象积极家庭有能力在后续积极保持现有的改变效果,对社工服务带来的效果表示满意。

  社工在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困境与需求是服务计划制定与实施基础,在收集服务对象信息、确定服务目标的过程中既需要看到影响服务对象发展的困境和问题,也需要看到服务对象身上存在的优势和资源。

  服务对象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处境产生无力感,社工从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进行介入,一方面能够调动服务对象自身能力,推动其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让服务对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其改变的动力。

  服务对象的困境和问题原因是多元的,尤其是儿童服务对象,其受家庭影响的程度高,家庭结构、家庭沟通方式等都会成为服务对象困境的成因,因此,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不仅需要从服务对象自身进行介入,也需要与其家庭进行沟通,通过家庭系统的改变推动服务对象困境的改善。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