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民商 > 行政论文

财政政策效力:理论综述与政策实践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21-6-25 9:17:24 人气: 标签:行政与政策的论文
导读:推背图全集摘要:本文首先运用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上对财政政策的效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财政政策效力只存在于“自动稳定器中”,积…

  推背图全集摘要:本文首先运用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上对财政政策的效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财政政策效力只存在于“自动稳定器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中短期内存在三种机制的挤出效应:利率机制、实际汇率机制和价格机制,而在长期内,不仅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而且会导致经济更加波动。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既是对理论的验证又是我国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然而本文在研究了我国1988—2003年的财政政策实践后发现,“冻火鸡式”的财政政策,应该为1988—1994年的剧烈经济波动负责;持续长期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了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对2004年的局部经济过热以及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1998年以来持续长期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难辞其咎。

  1998年以来,世界经济处在一种不稳定和对广泛的通货紧缩的恐惧之中,凯恩斯的幽灵又向我们靠拢。那些忽视经济发展历史和历史的人们正在冒着这样做①(布莱恩·登,2000)!我国为了治理1998年开始的经济紧缩,连续6年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财政政策。而当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们而还在为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后续的发债空间有多大而研究和探讨时,2004年,我国局部经济过热已经形成(刘树成,2003a;2003b;2004;),并且极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虽然郭文轩等在2003年分析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其存在的隐忧,提出了我国应该“淡出”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最佳退出方式(郭文轩,2003),但是对财政政策效力问题缺乏一个全面总体的研究和分析,因而缺乏力。

  而本文的目的是运用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财政政策的效力问题,尤其注重从长期的视角对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我们的结论是,财政政策效力只存在于“自动稳定器中”,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存在挤出效应,包括IS—LM模型所“利率机制”的挤出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的“实际汇率机制”的挤出效应;在短期向中期的调整过程中存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的“价格机制”的挤出效应(或称之为供给的挤出效应),而在长期内不仅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而且会导致经济更加波动。虽然结论并不令人愉快,甚至有些极端,但是我们认为,这对那些认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就能很好的调控宏观经济而熨平经济波动的人来说,本文发出了一个不同的声音,如果这些有“良好愿望的人”能够听到,这对我国的经济的长期运行肯定是有好处的。虽然人们对经济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仍存怀疑(因为经济学不能做实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国际比较,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是幸运的,因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财政政策实践就是我国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验,如果我们不从别国的经验中汲取经验教训,那么这是我们这些搞理论研究的人的悲哀,因为我们可能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又一个悲剧性证明,这正如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所说的,19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货币最重要”这一观点的悲剧性证明。

  根据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应对经济波动,从而缓和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在税收和开支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②。下面我们就分别对两类财政政策的效力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税收的自动变化,一种是的转移支付,它们都有自动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的功能。在经济的扩张期,税收会自动的增加、的转移支付会自动减少,从而减少可支配收入,从而达到缓和经济扩张的目的;而在经济的萧条时期,税收会自动的减少、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增加可支配收入,使经济的衰退减缓。它们的传导机制可以用下面的图形表示:

  财政自动稳定器实际上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是一种非常简单和易于理解的财政政策,然而正是这种简单的政策工具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真正发挥着作用,同时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它的简单性和规则性,它的作用往往被政策制定者们所忽视。

  积极财政政策思想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产生的凯恩斯,正如宏观经济学的故事开始于《通论》③(罗伯特·索洛,1986)。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是由于私人部门对前景的悲观预期,从而使得私人投资和消费锐减,导致经济崩溃,因而必须承担投资主体的角色,增加开支,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萨缪尔森在阐述凯恩斯的这一思想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模型,我们称之为“45度线模型”。后来的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充分关注货币市场的条件下,发展了45度线模型,提出著名的IS—LM模型,这一模型为分析财政政策效力,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利率机制的挤出效应它与45度线模型相比较得出的。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一方面,蒙代尔和弗莱明,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发展了IS—LM模型,提出了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成为研究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力的有力工具,汇率机制的挤出效应是这一模型的结论;另一方面,萨缪尔森将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整合进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中,新古典综合派的这一模型为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效力提供了理论解释。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引入了预期变量,并提出了长期总供给曲线和自然失业率等概念,为财政政策的效力问题提供了短期的和长期的解释。

  为治理19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凯恩斯一改古典主义者关于财政预算平衡的思想,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预算平衡不仅不必要,甚至会加剧经济衰退,因此在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治理衰退。萨缪尔森在阐述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思想时,提出了一个简单并易于理解模型—45度线)。

  在理论上,IS—LM模型还提供了解决财政挤出的办法,那就是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以财政扩张带来的利率上涨,从而减弱甚至消除挤出效应,这种货币政策被称之为“适应性”货币政策④,而这样做的是的“债务性融资”将变成“货币性融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算赤字货币化”,这在那些中央银行缺乏性的国家是最容易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