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民商 > 行政论文

行政法论文聚焦课堂:构建“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3-3-5 11:35:08 人气: 标签:行政法论文
导读:聚焦课堂①编者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的普遍共识。本版从今天起推出“聚焦课堂”系列报道,介绍高校创育教学方法的积极…

  聚焦课堂①

  编者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的普遍共识。本版从今天起推出“聚焦课堂”系列报道,介绍高校创育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敬请关注。

  西南大学双师互动教学现场。郗争 摄

  构建“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

  “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是指由三名或三名以上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协同教学团队,共同分担同一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教学任务,展开共同授课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了团队合作的基本,更深刻体现了协商基础上的共同计划、团队执行、实时沟通、协同反思、分享回馈与评价等创新内涵。

  从2001年9月开始,西南大学创立了“双师多向互动式教”,通过讲评、论辩、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将“设疑开拓法、情景启动法、发散思维训练法、大小课程互动法”等综合运用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形成了由两位或多位教师同堂授课、学生研究小组、模拟法庭以及网络辅助学习等综合教学模式。该模式在行与行政诉讼法、学、立、法律制度等课程一经运用,就收到了显著成效,学生普遍反映在参与论辩、讨论的环节中获益匪浅。

  在总结“双师多向互动式教”经验基础上,2004年9月,理论学科在博士研究生课堂上开始探索“多师同堂”协同教学,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三位以上教授同台授课,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间的“博弈”互补,促进师生间交流互动,教学,强化学生的过程参与。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经”、文献阅读为“纬”,融会讲评、论辩、讨论等多重环节,达成师生间交流互动,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迄今为止,西南大学全校多门课程开始全面推广“多师同堂”协同教学。

  “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从“学”的方面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跨越学科的多元认知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兼具性与包容性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具有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和建构能力;从“教”的方面说,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拓宽研究领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具体而言,“多师同堂”协同教学分为下述四个环节:

  课前准备环节。遴选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师资组成协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拟定研讨案例或事例,推荐相关研读文献。在实践中,可依照学科关联度和课程需求选择师资。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组成小型研讨小组。授课前一周左右将研讨问题和研讨文献材料发给参与授课的教师和学生研读,要求学生理解并提炼出问题。

  引导授课环节。每门课程分为若干专题,结合课程要求和团队的专长,每一专题由一至二位团队主导,针对背景知识、研究文献、重要理论、发展趋势等进行引导式讲授。引导授课教师必须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水平,对专题所涉理论有全面系统掌握。该环节占教学比重的30%。

  师生论辩环节。教学团队其他针对引导授课的内容发表意见、阐明观点、深化问题,并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勇于创新。要求学生全程参与讨论,并在引导授课环节结束之后,针对专题提出各研讨小组的理解和认识,并鼓励提出不同的质疑意见。让学生在课程讨论过程中接受不同学科教师的影响,从多学科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看待教师权威,提高学习研究能力。该环节占教学比重的50%。

  总结深化环节。由引导授课教师全面总结讨论的问题和相关理论观点,对本专题所涉内容提出进一步研究。同时,教学团队其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相关。总结环节占教学比重的20%。

  通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是实现了师资力量的多元互补。多位教师在协作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把多元观察视角、知识结构、分析径融合在一起,互通有无,拾遗补缺,使整个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在团队协作中实现了教师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同时,还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在多名教师密切配合之下,“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构建出一个互动的教学。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积极论辩质疑,在探讨、辩论和中实现一种动态化、情景化教学。学生能够从的教学模式中逐渐树立主体意识,主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三是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整合互益。“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教师的特长,同时更重要的是有效整合了教师资源,在互动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之间的创新能力,扩宽了教师学术研究的视野。同时,师生互动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整合互益。

  总而言之,“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将教学资源中的各种要素有效汇聚起来,通过突破学科专业壁垒,充分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创新,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活,学会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教师视角

  师生智力创新合作

  ■周尚君

  “多师同堂”协同教学具有下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导向:

  第一,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师生合作创新。遴选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师资组成协同教学团队,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在充分考虑年龄、教学经验、学术兴趣、学术水准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协同教学团队的组建采取、自愿组合并经教研室、学院审批的形式。每周通常开两到三次例会,不仅包括教学团队中所有,同时还邀请多个院系的教师参加,共同提炼出最优的授课方案和内容。同时,团队协作还体现在学术研讨小组的研讨活动中,他们要共同攻克专题中的。

  第二,发挥专业互补优势,实现科际协同发展。协同教学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专业互补和学科渗透。如学课程的研究生协同教学团队,有来自、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教授和副教授,他们在课前准备、引导授课、观点质疑、总结深化等协同教学各环节中都能以不同学科的声音发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之间高水平的智力辩论,让学生将所学课程贯穿起来,深刻理解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培育思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从组建小型研讨小组开始,学生就不得不全面熟悉协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对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讨论问题事先有所准备,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并提前做好书面准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程讨论,在听取教师间的质疑意见之后提出自己的质疑或对某些问题予以回应等。上述所有过程,都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主动学习心态和思辨能力。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多师同堂教学的有效评估,尽量实现多样化、常态化,并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领域予以评估。课堂内评估,采用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论文写作和考试的方式,评测教学效果,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方法产生有益的影响。

  课堂外评估,首先是授课前的准备。各位教师之间通过开会交流确定教学计划、选择学生参考书目、确定课题讨论题目、设计课后作业等,还要授课不能因多位老师的知识背景不同对问题的讨论产生偏移。评价的方式是将上述授课准备的相关资料提交“多师同堂教学管理委员会”作为基础性的教学档案来考察。

  其次是在观察学生通过多师同堂教学后的反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实际教学效果作出数据统计、成效比对和特征分析。从问卷的内容上来看,尽量避免使用笼统抽象的描述,如教师的讲授是否围绕讨论的中心问题等。

  再其次是建立研究生学习档案。是指在学习某一个阶段,目的性较强地收集其学习材料,展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成长过程。通过对学习档案的跟进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亦能较实全面地评估教学。该学习档案的设计既与课程的进度紧密联系,同时也能更为微观地记录该课程的具体问题,学生的理解以及课前是否准备充分,课后是否继续深化学习。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和研究生的相关主题的论文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体验

  走进自主学习的——我与“多师同堂”协同教学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如何培养自己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我现阶段求学的首要任务。“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莫大帮助。

  “多师同堂”协同教学充分调动了大家的自主研究的积极性。由于授课老师会提前告知每次上课的主要议题,并在课堂中引入分组陈述、集体讨论等互动环节。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怀有莫大的热情去准备、研读相关资料,主动锻炼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多师同堂”协同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智识资源。共同授课使我在专业课上收获了不少学、哲学、社会学、教学知识,帮助我逐步获得了跨学科视角的多元认知能力。并且,通过共享与比较每位老师的知识背景与授课思,我很快就找到了自身兴趣所在,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多门课程都有三位甚至以上教师共同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智力服务”。他们在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同时,还会针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出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乃至不同学科的解答。这种我以往学习经验的协同教学模式,成功营造出了一种互动、自主的学习氛围,使我和身边的同学获益匪浅。

  “多师同堂”协同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具有竞争性和社会化的交流平台。课堂中我和同学们会组成合作团队,就老师提供的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我们必须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得出分析结论,并依靠清晰流畅的表述使各位老师与同学认可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合作竞争意识,又锻炼了沟通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帮助我们逐步形成了兼具性与包容性的思维模式。

  协同教学还能帮助我们养成“分析、勇于质疑”的习惯。上课期间所学到的全部知识,都是我和同学们在阅读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依循授课老师的、通过分析获得的,这促使我们养成了勇于质疑、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了我们的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和建构能力。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5日第6版

  uXK先锋教育网

  分享到uXK先锋教育网

  编辑:JYXW02

本文网址: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